内江成功获批全省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

  初冬的甜城,因一份“喜报”而变得温暖: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函通报,内江通过评估正式获批全省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创建历时近

时间: 2024-07-10 22:11:38    作者: 火狐体育在线网站

  初冬的甜城,因一份“喜报”而变得温暖: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函通报,内江通过评估正式获批全省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创建历时近三年终获成功,得益于内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科技厅的有力指导,是全市上下同心协力的结果,是对内江1000多天不懈努力的褒奖。

  内江,作为川南地区的科创高地,从一个传统老工业基地慢慢地发展成一座充满魅力和科技感的创新型城市,探索出大量改革创新的举措,取得不少夺人眼球的成绩,如中国首家异种大医用猪培育基地——中科奥格DPF医用供体猪培育中心在资中县竣工,标志着国内已具备培育异种医用供体猪的硬件设施;中铁隆昌公司的“内江造”铁道扣件远销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中,“智慧城管”使城市管理更智慧,地震监测预警等领域公共安全创新推进,加快环境治理科学技术创新,为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四川汇宇制药在董事长丁兆的带领下,从内江出发,脚步已经遍布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在他身上,除了“中国最年轻剑桥大学药理学博士”的身份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其创新的力量更加磅礴。创新的力量体现在企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日前,2022年四川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公布,汇宇制药毫无意外地戴上了“专精特新”桂冠。

  荣誉的背后,是大量科研经费的投入。汇宇制药是一家研发驱动的综合制药企业,公司积极地推进抗肿瘤领域的小分子创新药和生物大分子创新药的研发,在研项目超过90个,包含11个一类创新药项目。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2.61亿元,同比增长55.06%,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45%。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0亿元,实现净利润2.35亿元。

  窥斑见豹。一直以来,内江都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力,紧盯企业这个创新重要组成部分,多措并举,助力其开展技术攻关,不断的提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机制上,出台《内江市激励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办法(暂行)》等创新政策,完善《内江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措施文件。成立内江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放管服”改革取得实效,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发展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

  方法上,拓展“科创贷”,累计发放贷款5420.13万元。带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6.2亿元,同比增长25.58%,增速居全省第三,研发投入强度达1.01%;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占企业研发经费比重5.6%,优惠税额达5776.38万元。

  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创建前的119家发展到3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60家增长到11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累计达到44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0.87件/万人增长到1.95件/万人。内江先后获得202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21年度4项成果获奖,实现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

  剖析创新发展过程,我们大家可以发现,一直以来,内江都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破解经济与科技“两张皮”问题,增强科学技术创新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推动全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如今,新兴起的产业集群显现。如新兴医药方面,汇宇制药成为中国第一家通过英国GMP认证的抗癌针剂生产企业,2021年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汇鑫制药维生素D2产销量世界第一。“双碳”产业方面,页岩气、钒钛、氢能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21年,全市343户“四新一大”规模以上公司实现产值1482.01亿元。全市GDP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2020年1465.88亿元、同比增长3.9%,2021年1605.53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居省第5位,创近10年来最好水平。

  与此同时,着力推进“内江智造”引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全市累计实施70个智能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5.56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绿色工厂3个、省级绿色园区1个。

  全力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加快区域创新步伐。以三大“国家级”园区为主阵地,构建创新骨架:内江高新区近3年在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从157位上升到120位,内江国家农业科学技术园区入选全国“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首批试点园区,内江经开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全市成功创建国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拥有科技公司孵化器国家级4家、省级3家,国家级科技公司孵化器拥有量居全省第三,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创新型镇(街道)立体化多层次的创新创建格局正加快推进。

  借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内江出台了《加快建设成渝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的意见》,与成渝两地13所高校院所签订合作伙伴关系备忘录。

  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力争到2030年,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为500亿产业集群”的目标,内江亟需一个“主引擎”,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增添内生动能,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这一项目应运而生。

  经过一年时间,该研发平台郑重进入实体化运行阶段。平台主要围绕电子信息产业所涉及的设计、制造、测试及新数字技术、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通过多学科融合、交叉,产生新的技术创新点,解决长期困扰科技公司从“成果到产品再到商品”转化的难题。

  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芯片研发测试实验室、电磁屏蔽室等实验室5个,可同时容纳100余名科研人员进行实验研究;平台还储备科研项目20余个,正陆续入驻。项目二期将建成可用于汽车电子、高密度器件、智能终端产品小批量中试的柔性加工生产线条,可开展力学环境测试、软件测试、微细测试、验证测试的实验室4个。

  强化招才引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全市累计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276家。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成立内江市“智能智造”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与江南大学共同成立内江食品加工研究中心。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四川省轨道交通扣配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实施高品质人才引智工程,柔性引进两院院士;聘请16名专家教授担任招商、产业顾问;实施青年人才集聚工程,制定《内江市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等人才配套政策9个;开展“院士专家内江行”等活动12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46.3万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一定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这意味着,在创新驱动赛道的新起点上,内江将总结经验,锚定目标,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市和成渝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振奋精神再出发!(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立即咨询
其他产品
热门产品